研兩地牌經港珠澳橋通行灣區
議員倡放寬澳車上橋入粵
【本報消息】港珠澳大橋至今開通八個多月,但現時車流量與原設計的通行能力仍有極大差距,廣東省政府透露,將報請中央研究兩地牌車輛政策及放寬港珠澳大橋車輛配額。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議員施家倫認同,宜放寬審批“兩地牌”車輛,建議加快澳門私家車進入廣東省內,以及貨車上橋聯通粵港通道,促進澳人便捷融入灣區。
港珠澳大橋原預計開通初期日均車流量約九千至萬四架次,但今年首五月的車流量僅逾六十五萬架次,即日均約四千多架次,距離原設計通行能力仍不足一半。廣東省政府透露,將積極報請國家有關部委協調“兩地牌”車輛通行大橋政策,適度放寬車輛配額制度,協調港澳研究放寬三地通行政策。
讓置業跨境車申請
施家倫表示,蓮花口岸和關閘口岸車道過去承載力有限,海關和廣東省政府收緊“兩地牌”政策,但現時港珠澳大橋新增了車道。他認為當局應適當放寬“兩地牌”車輛審批,加快澳門私家車進入廣東,促進澳人便捷融入灣區。
廣東省政府日前出爐的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爭取國家加快粵港澳直通車的行政許可事項明確授權廣東省,加快制訂全面開放港澳私家車經大橋口岸進入廣東的措施。
施家倫希望海關總署和邊檢部門可以加快落實政策,給予廣東省相關權限;建議未來廣東重新開放置業跨境直通車申請,允許灣區就業、生活人士的私家車經大橋口岸進入廣東。
他指出,粵港澳三地政府正攜手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但目前各地利益訴求不一、尚未形成協同效應。本澳物流業界期望珠澳大橋口岸廿四小時通關,加快貨車上橋與香港互通,促進三地機場、港口快遞和貨物形成聯動。
建人工島物流中心
他亦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要加強物流規劃和政策協調,在大橋口岸實行廿四小時貨物通關,加快建立物流保險合作機制,支持三地物流業界建立聯盟加強溝通合作,促進三地業界減少地方利益受損的擔憂。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快建設人工島物流中心,迎接灣區物流聯動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