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學課
我們的教育最了不起的目標,就是要訓練記憶力奇人——能夠記住前人說過的每一句話、打過的每一個噴嚏。至於學生會否思考,這可不是值得關注的瑣事。
年輕時在巴黎混日子,房東的大兒子是個高中生,問他什麼科目最難頂,秒答哲學。那時才知道法國中學會教授這種既不能讓人搵銀也無助於讓人搵工的世外學科。最近讀到一本由日本學者撰寫的書《為什麼法國高中要考哲學?》,字裏行間不乏仰慕的眼神。
法國為高中生開設哲學課的目的很清晰,“在於使學生可以整合過去所學的知識,培養具批判性、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栽培學生的哲學才能或培養思考的獨創性”。既然是要培養學生具批判性、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所以無論學生選擇哪類型的高中會考,所有學生都得參加哲學考試。不過要想在哲學考試拿高分,比任何科目的考試都要難。法國以二十分為滿分,十分為及格,十二分為良好,十四分屬優秀,十六分屬非常優秀。能考獲十二分以上的考生僅為9%,比法語、數學、地理歷史等科目的平均得分都要低出不少。其實我非常佩服那些能在哲學考試中取得十二分以上的高中生,因為要應付下面的考題一點都不容易。試看二○一七年各個不同組別的哲學考試題目:“文學組:(一)要認識事物,只靠觀察就足夠了嗎?(二)我有權利去做的事,是否都是正確的?(三)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的選文說明。經濟、社會學組:(一)能透過理性說明一切嗎?(二)藝術作品一定是美的嗎?(三)霍布斯《利維坦》中的選文說明。”
以我們從不注重思考的中式教育,不能不讓人懷疑究竟有幾個大學畢業生有能力勉强招架這類哲學問題?
梯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