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量化寬鬆 人行改革利率機制
在貿易戰影響下,中國七月份宏觀數據普遍增幅放緩。為推動經濟增長,中國需要繼續“放水”,藉此降低企業負擔,促進民間經濟發展。
面對環球經濟放緩,多個國家推動減息救急;其中印度、澳洲、泰國在過去兩個月已率先行動。但部分國家亦有其難處,如美國利率政策由美聯儲局獨立制訂,連總統特朗普都不可直接控制,只能不斷“出口術”施壓。至於中國遲遲未有行動,相信央行一方擔心減息會加速人民幣貶值,另一方面亦不願全面減息,變相推動樓市炒作。故要令減息的利好更精準地流向政策支持的產業及民營經濟,中國對減息的態度仍維持審慎。
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部署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以及解決“融資難”問題。總理李克強宣佈自八月二十日起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機制,並需在今年內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1個百分點,這是中央領導人首次對市場貸款利率直接下達“死命令”,相當於“中國式量化寬鬆”。
貸款市場利率報價將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報價。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再以算式平均方式計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銀行新發放貸款,以銀行同業拆借中心計算的貸款市場利率作為定價參考,帶動貸款實際利率水平進一步降低。分析指出,貸款市場利率報價機制明確後,人行或將通過下調MLF利率帶動市場整體利率水平下行。政策着眼點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短期變相“減息”適時調整MLF利率的預期仍存在。
工銀澳門股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