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可能受到美國政府監控
歐法院推翻歐美數據傳輸協議
【香港中通社十七日電】當地時間七月十六日,歐洲法院推翻了歐盟與美國二○一六年達成的數據傳輸協議——“隱私盾”,裁定該協議無效。受此影響,成千上萬的公司可能不得不停止在美國的服務器上存儲歐盟居民的信息。
“隱私盾”制定了歐美網絡公司對用戶個人數據互相傳輸的運作框架,不過如今,歐洲法院認為該協議並不足以保護歐洲公民的安全。據《華爾街日報》十六日報道,歐洲法院表示,在美國服務器上存儲歐盟居民的信息使歐洲人可能受到美國政府的監控,但歐洲人沒有“可起訴權利”來挑戰這種監控。
德媒介紹稱,這一裁決的起因是奧地利數據保護活動人士史萊姆斯與臉書公司之間的一場司法訴訟。學法律出身的史萊姆斯一開始向愛爾蘭數據保護部門投訴,反對臉書在不對美國的監控機制做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數據傳往美國母公司。
愛爾蘭是臉書歐洲總部的所在地。
史萊姆斯舉例說,斯諾登的爆料顯示,臉書在美國有義務向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內的政府機構提供用戶數據,而用戶對此無法採取任何行動。愛爾蘭高等法院最終呈請歐洲法院裁定,臉書方面所援引的"標準合約條款"以及現有的歐盟——美國數據保護協議是否符合歐盟數據保護法。
形容裁決出人意料
而今,歐洲法院作出了裁決。該法院裁定,“隱私盾”數據傳輸協議失去效力。報道用“出人意料”來形容歐洲法院的這項裁決。
史萊姆斯表示對判決結果感到"十分高興",這對臉書和愛爾蘭數據保護機構是一大打擊。他說,這表明如果美國企業繼續想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話,美國就必須認真更改其監控法規。據估計,這一判決直接涉及約五千家企業。
保護隱私人士勝利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是保護隱私活動人士的一次勝利,他們長期以來一直表示,考慮到美國的監控做法,該國不適合存儲歐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