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澳門教育分享成功經驗
培正十年課改新書發行
由台灣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祝瑛、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編著,文化公所出版並發行的《十年蹤跡十年心:澳門培正中學課程改革》昨日首發。該書是紀念培正中學創校一百三十周年的其中一本出版物,記錄了該校在過去十年進行課程改革的理念、實踐與成效,亦旨在回顧、檢視課程改革,以及展望未來人才培育的發展方向,別具意義。
肯定澳門教育發展
新書首發儀式由培正中學與文化公所主辦,昨日上午十一時在文化公所舉行。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苟人民、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朱妙麗、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文教出版協會理事長林發欽、培正中學校長暨該書作者高錦輝主禮。
高錦輝致詞表示,回歸以來,澳門政府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讓澳門教育事業得以穩步發展,成效彰顯。是次邀請到台灣學者周祝瑛教授,加入該書編輯團隊,為培正的課程把脈。一方面憑藉其在內地、澳門、美國、維也納等高校擔任訪問學者的豐富經驗,較全面地檢視澳門教育,用國際標準對培正課程改革進行檢視;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着出版,分享培正課改的同時,把澳門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其他地區分享,與世界各地教育界同仁共同探索。
成功開闢創新前路
高錦輝續稱,回顧該校課改十年,最初通過數據分析,確立學科改革的次序、內容和形式,再從個別學科、個別班級落實改革的方向,逐步推廣至全校各科,最後成功開闢了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逼使全澳停課達三個月之久,培正在“停課不停學”的落實上充分體現了電子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成效。在教青局宣佈停課不到一周,該校各科線上課程已有序開展,令學生抗疫、學業兩不耽誤。
未來,該校願意繼續用心與時代同行,乘風破浪,為特區政府“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育才方針,培養能夠把握區域、時代發展機遇的創新型人才而努力。
儀式上,該書作者之一周祝瑛通過錄像致詞稱,很榮幸能親眼目睹培正中學在課程改革所作努力,相信有關經驗不僅可以作為澳門其他學校的參考,對於內地或者其他華人地區都有非常好的參考作用。
本報記者 高嘉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