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拼貼
現時,居住在愛沙尼亞的烏克蘭音樂人Dmytro
Nikolaienko,一直以類比錄音機作為創作工具。專輯《Rings》素材來自二○一六至二○○○年間的錄音帶迴路,經他手工剪裁拼貼,這些tape-loops因為工具本身的年代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粗糙朦朧的音質,忽強忽弱地重複着,沒有敘事卻引人入勝。
Nikolaienko同時主導Shukai(獵尋)這個翻找蘇聯時期聲音檔案、將之重新集結出版的廠牌。其發行除了電視電影配樂外,還包括古典小提琴家Valentina Goncharova於一九八七至一九九一年間的作品專輯。她結合琴音與盤帶錄音機工具等的DIY電子原音實驗,可以聽到早期New Age音樂的影子,也令人想到俄國當代古典音樂如施尼特克的犀利探索,是相當驚艷的新發現。
環境音樂家Rachika Nayar以觸覺為題的首張專輯《Our Hands Against the Dusk》,不僅標題很有畫面,結他片段經過數位效果加工後,顫抖帶顆粒的質地,也直接感官地讓人思考各種遭遇、碰撞,不同世界的接觸點,更在延展虛無的時間中,反映她跨性別、印度裔美國人持續變異的身份認同與論述存在。
RVNG Intl.是個人非常欣賞的實驗音樂廠牌,張張皆精彩。最新的《Under~ Between》,出自利物浦音樂人Dialect之手,明亮的原音樂器合成聲響由人聲媒介交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聽覺生態。季節正值初春,有流水、有萌芽、有呼吸,萬物蠢動,生機勃勃。或許是封面的關係,這張讓我把去年介紹過的Ulla《Tumbling Towards A Wall》找來重聽,雖然個性氛圍不盡相似,卻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子 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