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花
晨早散步,行經友誼大馬路的一條過街隧道時,忽聞空氣中氳氤着清淡的花香,路旁幾株雞蛋花樹下,遍地潔白落花,如灑落了滿天星,甚是詩情畫意。
想來,昨夜定然是“雨疏風驟”。
古詩詞中的落花,總是感傷而惆悵的。例如“花自飄零水自流”、“無可奈何花落去”。又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然而,觀雞蛋花落,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從容與靜雅、恬淡和安詳。雞蛋花輕盈地從枝頭飄落,又灑脫着地,一塵不染,清新如初,安之若素。叫人心中平添一份歲月靜好、與世無爭的淡然。
雞蛋花是南方最尋常不過的園林花卉。社區、公園、街角,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庭院裏,只要植着幾株雞蛋花樹,總帶給人一種很世俗很親切的“嶺南味”。它們喜熱怕冷,總是在每年春夏之際,追隨着夏天的腳步,在幾場夜裏的透雨過後悄然盛開,迎來一年中最華麗的綻放;當深秋時節天氣轉寒,雞蛋花也仿似進入冬眠,花與葉都落盡了,惟餘一片鹿角般剛硬的枝條,凜然直面蒼穹,彷彿在無聲抗議寒冬的蕭殺。
泰戈爾在《生如夏花》一詩中寫道:“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我相信自己/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不盛不亂/姿態如煙/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少年時讀這首詩,心中總是裝着疑問——泰翁筆下的“夏花”,如果在現實中,究竟指代着什麼花呢?荷花?石榴?向日葵?似乎都與詩中“夏花”的意境相去甚遠。直到我看見雞蛋花落的樣子,直到我感悟並參透了雞蛋花生命的真相。
在佛國老撾,雞蛋花被尊為國花,想來應是不無來由的。雞蛋花一開一落間,竟然暗含着生與死的哲學。
南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