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長好 人長健 月長圓
母親節,最熱點不是酒家食肆,應是花店。若干規模較大的酒家食肆,對於光顧的“母親大人”都送上一枝鮮花,並非表示孝敬,亦招徠之一法也。
送的是甚麼花?這時節,在“二十四番花信風”,應是開到酴醿。唐詩《題壁》:“禁煙佳節同遊此,正值酴醿夾岸香。”不過,母親節是“來路貨”,不合中國國情,沒有送花的習俗,此一也。況酴醿在二十四番花信風開最晩,“開到酴醿”就是完結,不可取。至於開到“酴醿”為何是最後?蓋“二十四番花信風”是以二十四節氣的小寒始,小寒有梅花、山茶、水仙;大寒有瑞香、蘭花、山矾;然後是立春的迎春花、櫻花、望春;繼之是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如今立夏剛過,“正值酴醿夾岸香”。
獻花有甚麼意義?有人說倒不如送錢更實際,更有人提倡環保,鮮花轉瞬即成垃圾,這說法當然有理,不過老外們還是照送如儀,因為如此足以表達心意。不過,心意是抽象的東西,摸不着,看不見的,把“心意”寄寓於鮮花,不但看得見,摸得着,抑且滲出陣陣幽香。
說到我國,宋晁端禮《行香子》詞云:“別恨綿綿。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鬢,我已華顚。況其間有,多少恨,不堪言。 小庭幽檻,菊蕊闌斑。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鬬樽前。願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詞的末三句的“願”,第一當然是“人長健”,為了“人長健”,作者以“花好”與“月圓”烘托。祝願“人長健”不能九天攬月相贈,只能用鮮花一束,聊代心香。
有謂“洛陽花似錦”,這花是牡丹花。《洛陽牡丹記 · 花品叙》:“牡丹……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說到花的“天下第一”,我認為非荷蘭莫屬,並非長他人志氣,奪自己威風。荷蘭可以說是花的海洋,最著名的是鬱金香。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