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托兒所
小女上幼稚園已兩個月(當中包括停課一個月),也意味着離開托兒所也已兩個月了。由穿戴粉紅色小圍裙到着上黃白色的幼稚園校服,相隔只有十多小時,環境突然轉變,哭鬧在所難免,在家裡說不要“大個女”,要做“BB女”。但不到一周就適應了,進入課室能乖乖坐下。在班房外窺探,除哭鬧的孩子會偶爾分散注意力,我和妻子的眼裡只有她,她在三十個孩子裡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也像一塊大番薯。
猶記得“出托”那天,替小女拍照留念,我特意將她返托首尾兩天的相片拼起來,只見兩年間實在長大不少。其實她的托兒所生活也非一帆風順,最初是長者認為不該讓她過早與外人接觸而休學了一段日子,後來悄悄送去上課,又遇上世紀疫病,停托超過半年。
由於我們乃雙職家庭,女兒在家主要由工人照顧,怕她中文學不好,又缺乏群體生活,久留家中實不是辦法。到她學懂走路,我幾乎每天下班,都會開車載她到公園、地標和各大酒店綜合體蹓躂蹓躂,與人接觸,不至於屈在家裡。尚幸爭取到第二階段的友善措施名額,得以早點回到托兒所學習。
去年夏天復托,到今年八月份,澳門疫情平穩,這一年來,小女得到托兒所悉心照料。從蹣跚學步、自主吃飯,到牙牙學語和戒斷尿片等,當然我們有主要的“功勞”,卻也離不開托兒所老師和姨姨的教導與協助。
有時接放學,托兒所姨姨拉着小女的小手從轉角位緩緩步出的畫面,總是使我感到窩心又溫馨,只見小女或精神旺盛,或顯得午覺後睡意未散,她天真無邪地來到我身前,伸手索抱。姨姨笑笑口地向我講述小女一天的情況,吃得好不好,肯不肯乖乖就睡,乃至大小二便的次數等;有時又交代小女鬧脾氣,要人輕拍背脊才肯睡覺,有時又滿意地反映小女表現良好。這些,都令我感到姨姨們的用心。(二之一)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