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鏡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疫下利瑪竇之行
言說與破碎
夏夜拼圖憶故人
歐遊二題
眼 淚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言說與破碎

宋子江

    言說與破碎

    ——讀葛綠珂的〈紅罌粟〉

    美國詩人葛綠珂獲得二○二○年諾貝爾文學獎時令不少專家感到意外,可謂是黑馬中的黑馬。即使她的詩在北美極受歡迎,而在獲獎前她在華語圈不甚有名。好幾年前在三藩市大學參加詩歌活動,活動完結後便立刻去著名的城市之光書店樓上的詩歌房間,葛綠珂的詩集擺滿了一個書架的其中一層,連艾略特或辛波絲卡都沒有這種待遇。

    我翻開葛綠珂的The Wild Iris,坐在詩歌房間的椅子上,不一會兒就舒適地讀完了。這本詩集裏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詩作是“The Red Poppy”,拙譯如下:

    紅罌粟

    這偉大的事物

    並不具有

    才智。感覺:

    噢,我有它們;它們

    主宰着我。我有

    一個主在天堂

    叫做太陽,我為他

    綻放,給他看

    我心中的火,火

    就像他的此在。

    如此光輝不是一顆心

    又是什麼?哦,我的兄弟姊妹,

    很久以前,在你們成為人之前,

    是否也曾和我一樣?有沒有

    允許自己

    綻放一次,以後不再

    綻放?因為在真理中

    我在言說

    像你言說。我言說

    因為我破碎。

    這首自由體詩作的形式和內容並不難理解,斷行和跨行都經營得頗有心思,意象方面具象不足而抽象有餘。它一方面頗有引人深思的哲理意味,另一方面又有較多陳腔濫調式的語句,因此略顯囉嗦,例如“火/就像他的此在。/如此光輝不是一顆心/又是什麼?”、“因為在真理中/我在言說/像你言說。我言說/因為我破碎。”這本詩集的點題之作“The Wild Iris”也有相同的特點。後來陸陸續續在紙本或者網上讀到葛綠珂的詩作,但是總的來說,我對她的詩的印象都大致停留在〈紅罌粟〉上。

    也許並沒有我們對許多現代詩的印象那樣深奧玄妙,無論我們怎麼說她的詩抽象先於具象、詩質不足、哲理通俗、脫離現實等等,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她的詩有種近乎赤裸的真誠。她在跨越文本中創造的自我,尋找文本之外的真我,而她明知這個真我是破碎的,正如她在詩末所言:“我言說/因為我破碎”。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詩人願意或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奧登也要到接近晚年。這些詩人的取徑各不相同,與奧登不同,葛綠珂所走的路偏偏不是能取悅絕大多數詩歌讀者的,而且令世界各地不夠熟悉她的讀者兩極化。也正因如此,若以各種各樣的標準去評價她的詩,或者讀者不能夠褪去由自身的語境所創造的自我,就難以完全進入她的詩歌世界。對於她的詩,全盤接受或斷言否定,兩者只能選其一,包容性和排他性同樣強大。

    宋子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