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非物質文遺管理指引將推出
世遺監測中心智慧保育
團體倡文保教育納中心定位
完善保育
修改國安法須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世遺監測中心智慧保育



世遺監測中心設於文化局文遺廳內


當局將透過先進儀器及處理系統,更好保護世遺及周邊地方。

    年底建成運作    文遺廳履責

    世遺監測中心智慧保育

    【本報消息】文遺會副主席、文化局長梁惠敏昨介紹設於美柵枝街五號(即今文化局文遺廳)的澳門世界遺產監測中心建設情況,局方正按照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製的建設方案開展工程,預計今年底完成建設並投入運作。

    梁惠敏指出,該中心不是獨立部門,也非新增部門,相關工作由文遺廳直接執行。監測對象涵蓋“澳門歷史城區”廿二個不動產、八個廣場前地,基本涵蓋“澳門歷史城區”範圍,將以更先進儀器及處理系統,收集、分析、整理和記錄世遺建築的各項數據,務求運用數字技術作精細化保護,完善澳門世遺建築保護機制。並重申,中心主力監測世遺建築和廣場空間外,亦會監測其他不動產。

    文遺廳長蔡健龍補充,當局會在世遺建築增設監測儀,把錄得數據傳輸至中心,另與氣象局、環保局及旅遊局加強溝通,把錄得相應數據如溫度、濕度、天氣、旅客管理及擁擠程度等環境數據,接入至監測中心分析,更好發揮中心功能。

    文遺會委員胡祖杰綜合委員的意見稱,讚賞及認同當局善用智慧科技監察世遺和周邊情況,冀可連接天眼系統增加監測資料,方便處理不同狀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