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摔跟頭隨想曲
(西窗小語)美鼓勵烏把戰火燒到俄本土
(一格藍山)燒賣
(第四人稱)沒有答案
(拾光者記)正義守護者
(夢寐園)母親的快樂
(幸福魔法)莫名其妙的恐懼
(尋樂人生)車上遇到談吐有禮的小孩……
(筆雯集)從肥婆肥佬說到肥仔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5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筆雯集)從肥婆肥佬說到肥仔

冬春軒

從肥婆肥佬說到肥仔

    “肥仔肥豚豚,捉到肥仔去拜神。點着蠟燭唔見人。”這是我輩童年時代戲弄肥仔的童謠。“豚豚”兩字其實是小肥豬,以之喻人,猶言人瘦而曰“瘦雞”,一理也。

    肥字作為人的體態相當廣泛,不論男女老幼都有肥胖的。肥婆、肥佬、肥妹、肥仔,隨處可見,有人說肥頭耷耳是福相,這是必然的。難道憂柴憂米之輩會肥嗎?肥胖是大亨的象徵,毋須找甚麼理據,只要聽一下舞廳的音樂,聲聲都是“肥闊、肥闊,肥下闊的”這樣的節奏和旋律,未聞“瘦下闊的”之聲。

    上面說過“肥仔肥豚豚”。豚,《說文》謂小豕也。即是廣府語的“豬仔”。《廣韻 · 魂韻》,音徒渾切。而形容肥胖的詞語還有“肥腯腯”,都是在“肥”字之後加上叠字,藉此加強語氣。查《廣韻 · 沒韻》:“腯,陀骨切。”說得更近似應為“地屹切”第一聲。肥,也曰腯,不過也有點區別,《說文》謂牛羊曰肥;豕曰腯。不過把它移用於人,便說成“肥腯腯”。

    有一種肥與胖無關,那是“肥”。《集韻 · 勘韻》作“奴紺切”,音近於“林”,形容肉之肥膩。坊間有句民諺曰:“人怕出名豬怕肥。”《糊塗世界》卷九:“這些差役個個磨拳擦掌,擇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個人來。”

    打麻將賭術最差者被人稱之為“魚腩”,蓋魚之中最肥美可口的部位正是魚腩。人們喜與他攻打四方城,實在覬準那魚腩部分,擇肥而噬也。

    今古的觀念不同,昔日人們認為肥才美,才健康,尤以唐代為最,楊玉環是一例。今日似乎畏肥,主張纖體。美人猶如美饌,我喜歡半肥瘦的“五花腩”,飲得杯落。

    冬春軒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