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史上最狠毒的“白眼狼”
(散策人間)《爸爸》與貓
(二弦)《狀元媒》精雕細琢之作
(斷章寫義)瓊瑤的“翩然而去”
(遠遊記)逛逛墨西哥城
(杏林外史)抽筋的王羲之
(古今亂炖)出書難
(一路向南)散心
(筆雯集)入冬最凍的寒流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1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瓊瑤的“翩然而去”

鏏 而

瓊瑤的“翩然而去”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認為,希望大眾或媒體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這樣的描述,因為自殺遠不是瀟灑去了這麼簡單,並點出自殺和安樂死的差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提醒,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而不是輕生。

    【摘自:〈輕生和安樂死不同!醫提醒:不要過度渲染美化“翩然的去了”〉,二○二四年十二月五日】

    瓊瑤留下“翩然的去了”的遺言後輕生,被很多人形容為“堅強、勇敢”,甚至被提升到“善終權抗爭”的高度。在我看來,這都是被自編自導自演的行為藝術戲碼所誤導。雖然在面對丈夫死亡時,瓊瑤的確曾有過關於“善終權”的正面討論。

    “翩然的去了”似乎傳達着一種優雅的解脫,卻掩蓋了自殺行為背後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善終”的意義在於“善”,而非“終”。根據黃軒醫師的說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是讓人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提前與諮商團隊、親屬等進行溝通,討論在遭遇重大意外或疾病時,是否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醫療選擇。

    安樂死和自殺雖然都涉及“終”,但在意義、動機和法律上有顯著區別。安樂死是在醫療專業人士的協助下,為患者提供一種無痛的死亡方式;而自殺行為則是病人在情緒或心理困擾下所做出的自我毀滅行為。以瓊瑤的經濟狀況,她完全有能力尋求安樂死,為何選擇一種可能禍及鄰居的方式?這顯然與她的健康狀況未能達到安樂死的標準有關。更重要的是,安樂死的原意是出於對患病之苦的憐憫,而非張揚死亡之美。

    在美學角度,文藝作品可以不談善惡,讀者可以在瓊瑤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反省愛情至上的價值觀。願這回可引發大眾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而非讚美和仿效。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