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習近平會見武契奇
(社論)中俄共同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桂三季連旱近二百四萬人受災
我科學家研發出可發電儲能混凝土
中方向歐提嚴正交涉
招賢納士
中方:須滿足中國法律法規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5月1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科學家研發出可發電儲能混凝土

    我科學家研發出可發電儲能混凝土

    【中新社南京九日電】東南大學九日表示,該校科研人員研發出仿生自發電——儲能混凝土,將高能耗的水泥變為“綠色能量體”,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技術助力。

    降低逾半用電成本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建築全過程能耗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五,碳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超百分之五十。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帶領的科研團隊以水泥為載體,研發出N型、P型兩種自發電水泥基材料和自儲電水泥基超級電容器。科研團隊還基於特種磷酸鎂水泥研發了儲能材料,製成儲能牆板後可存儲居民住宅約一天的用電量,與光伏配套使用可提升光伏利用率百分之三十以上,降低用電成本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項創新成果的研發靈感源於我們對植物根莖的深度觀察。”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揚介紹,自然界中植物維管組織的層狀木質結構不僅強韌,還能為離子傳輸提供“高速通道”,並通過界面選擇性調控離子通過。受此啟發,科研團隊運用雙向冷凍冰模板法,復刻植物維管的微觀形態,並向層間孔隙填充柔性材料,實現水泥基材料高強、高韌、高離子導電率的統一,讓水泥兼具建築材料與能源載體的雙重屬性。

    繆昌文表示,仿生自發電——儲能混凝土在自發電與自儲能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推進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未來這一新材料還有望拓展到偏遠地區無人基站供電、低空飛行器續航補能等場景,應用前景廣闊。

3上一篇  下一篇4